每到,很多人都饱受反酸、烧心的困扰。口腔里泛着酸水,胸口仿佛有一团火在灼烧,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长期发展还可能损伤食管、胃黏膜。对此,马淑华指出,夏季反酸烧心频发并非偶然,与气候特点、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,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。
一、夏季生理变化:反酸烧心的 “幕后推手”
中医认为,夏季气候炎热,人体阳气浮于体表,脾胃阳气相对虚弱,胃肠功能减弱。就像一台机器在高温下运转,动力不足且容易出现故障。同时,夏季人们出汗较多,津液流失,易导致胃肠津液亏虚,胃黏膜失去充足的滋润,变得更加脆弱。
从西医角度来看,夏季高温会使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。食管下括约肌如同食管与胃之间的 “阀门”,一旦功能失调,胃酸就容易反流至食管,刺激食管黏膜,引发反酸、烧心症状。此外,夏季人们往往喜欢待在空调房内,室内外温差大,冷热刺激也会干扰胃肠的正常蠕动节律,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。
展开剩余69%二、饮食雷区:这些食物夏季要慎吃
夏季丰富的美食诱惑众多,但对于易反酸、烧心的人群来说,饮食稍有不慎就可能 “引爆” 症状。马淑华特别提醒,以下几类食物在夏季需谨慎食用。
高油脂食物首当其冲,炸鸡、薯条、油条等油炸食品,以及各类肥肉,不仅难以消化,还会延缓胃排空时间。胃内食物长时间滞留,会导致胃内压力升高,迫使胃酸反流。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,压力过大时水就会溢出。
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是一大禁忌,辣椒、花椒、芥末等调料,会直接刺激食管和胃黏膜,使其敏感性增加,同时还可能促进胃酸分泌。夏季本就容易上火,食用辛辣食物无异于 “火上浇油”,加重反酸、烧心症状。
酸性食物同样不容忽视,柠檬、山楂、杨梅等水果,以及各类碳酸饮料,本身酸性较强,食用后会直接增加胃内酸度,打破胃酸的正常酸碱平衡,导致胃酸更容易反流。此外,酒精和咖啡也是夏季饮食的 “危险分子”,它们会松弛食管下括约肌,降低其对胃酸反流的防御能力。
三、生活习惯调整:从细节处预防反酸烧心
除了饮食,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夏季反酸烧心的诱因,马淑华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。
进食习惯至关重要,应避免暴饮暴食,尽量做到少食多餐。吃得过饱会使胃部过度扩张,增加胃酸反流的几率。同时,进食速度要慢,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,减轻胃肠负担。饭后不宜立即躺下或进行剧烈运动,至少等待 1 - 2 小时后再休息或运动,以免食物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反流至食管。
睡眠姿势也有讲究,抬高床头 15 - 20 厘米,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睡眠时的胃酸反流。可通过在床腿下垫木块,或使用楔形枕头来实现。此外,肥胖人群腹部压力较大,会增加胃酸反流的风险,因此夏季应适当控制体重,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,减轻腹部压力,缓解反酸、烧心症状。
四、中医调理:缓解症状的特色方法
马淑华推荐了几种中医调理方法,帮助缓解夏季反酸烧心症状。按摩内关穴、足三里等穴位,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,每次 10 - 15 分钟。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 2 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,可宁心安神、和胃降逆;足三里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 3 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,能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,对缓解胃肠不适有显著效果。
食疗方面,可尝试小米南瓜粥,小米健脾和胃,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,能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刺激;山药红枣粥也有不错的效果,山药补脾养胃,红枣补中益气,二者搭配可增强脾胃功能。此外,饮用适量的生姜红糖水,生姜具有温中止呕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能缓解胃酸反流引起的不适。
夏季反酸烧心频发,与季节特点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牢记马淑华揭秘的这些注意事项,从饮食、生活习惯等多方面进行调整,并结合中医调理方法,就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反酸烧心症状,让这个夏天不再被胃部不适所困扰。
发布于:北京市嘉正网-炒股配资网址-天津配资公司-114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